六、開粗的刀路選擇:
1、曲面挖槽
关键是范围的选择与面的选择。
刀路加工的区域是:以所选范围内所选面为终止面,从点到低点刀具能下得去的所有地方为原则。所选面好是全体面,边界则只能是所要加工的区域,无面处延伸小于半个刀径的距离,因为其它面留有足够余量所以自动保护;好延伸低线,因为低处有一个R锣不到。
刀的选择:如刀具不能螺旋或斜线进刀时或加工不到的区域进不了刀的区域封起,留待二次开粗。
光刀之前,一定要把未开粗的区域全部开粗,特别是小角,其中包括二维角,三维角及封起来的区域,不然则会断刀。二次开粗:一般用三维挖槽选范围,平底刀,能用平面挖槽与外形刀路的则用。在不伤及其它面的情况下刀具中心到所选边界,一般不精修边界,用快速双向角度视情况而定,螺旋进刀,角度1.5度,1,当挖槽形状为条形,不能螺旋下刀则用斜线进刀,一般打开过滤,特别是曲面开粗,进刀平面不可低,以免撞刀,度不可低。
退刀:一般不用相对退刀,用绝对退刀,当没有岛屿时则用相对退刀。
2、平面挖槽:銑各種平面,凹平槽,當銑部分開放式平面時,則需定邊界,原則能進刀(大于一個刀徑),開放處偏外大于半個刀徑,封閉外圍。
3、外形:當所選平面適合外形分層,則用外形分層提刀(平面外形),提刀點與下刀點爲一點時,不須提刀z平面一般提刀,盡量不用相對度;補正方向一般右補正(順刀)。
4、機械補正的刀路設置:補正號爲21,改電腦補正機械補正,進刀爲垂直進刀,刀過不了的地方則改大R不留余量。
5、等外形:適合于走封閉式的面,走開放式的面若是四圈則要封項面,若是四圈內或非四圈則要選範圍與度(一定弧形進刀開粗),用于開粗的情況:任一平面內的加工距離小于一個刀徑,若大于一個刀徑則要用更大的刀或兩次等外形。
6、曲面流線:具有好的均勻性與幹脆性,適合光刀很多時候可取代等外形。
7、放射刀路:適合中間有大孔的情況(少用)。注意事項:彈刀,刀不鋒利,刀過長,工件過深時要環繞走不可上下走;工件中的利角兩邊的面要分兩個刀路,不可越過去,光刀時的邊緣好延長(用弧線進退刀)。
七、清角:
1、這裏的清角清的是二維死角,是前面工序都未曾走到的部分,如光刀需走到的地方則應先清角再光刀,太小大深的角可分幾把刀清,不要用小刀清太多地方。
2、清三維角:開一些小槽,一些三維轉角處。
3、易斷刀,一定要考慮像細刀、過長,加工量過大(主要是z向,深度方向)的情況。
4、刀路:用二維外形走,只能清小角(R0.8)及二維平面角;用平行刀路;用等外形;有一種地方刀子去不了的曲面及外形走不到的死角則要先封起來起刀,後清角,大面中的小缺口一般先封起來。
八、中光:
1、中光:作爲曲面的鋼料與細公才中光。
2、原則:大刀開粗時層與層間的余量較多,爲使光刀時得到更好效果的一道工序,
3、特點:快速清除,大刀飛刀亦可,大進給,大間距;不必顧忌表面質量;平面的工件不必中光;等外形的工件不用中光,等外形開粗時可細一點把兩道工序放在一起,細一點指表面余量與層與層的距離;需不需中光,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工作的材料,材料越硬,則考慮中光;中光的加工方向與光刀開粗好相對這樣加工的東西會效果好,均勻。
九、光刀:
光刀是要达到各种産品与模具的装配要求所以要非常慎重,根据不同的要求给予不同的刀路设置与参数设置。
1、光刀的下刀度與後度都改爲0,公差設計1個絲以內,不需過濾(工件越小公差越小,公差影響外型)。
2、前模與分型面要達到好的光潔度,後模可次,其它非配合及避空位可粗糙點。
3、刀路設計由以下因素決定:
具体外形(如平面与其它面),陡峭面与平坦曲面。
两面之间是否利角(利角则分开)。
两部分是否要求不同(要不要留余量,余量的多少,光洁度的要求不同)。
光刀中保护面问题是个大问题,对已加工好的面一定要预到加工中的误差保护起来,按保护面的要求保护起来。范围保护,不计误差的0保护,度范围与平面范围;保护面保护。
刀路的延长问题,光刀中,刀路加工到边缘时好作圆弧进退刀否则事先把面稍加延长。
光刀中的提刀问题。提刀浪费时间,所以尽量避免提刀。
方法1:设提刀间隙(小缺口)
方法2:封面,把提刀处封起来(小缺口)
方法3:避开间隙(大缺口处)
方法4:等外形时延长到同一度
光刀中的进刀问题,刀进刀一定要从工件外进,避免振动及碰伤工件,所有光刀一定设进刀。
刀具的磨损问题:当工件较大时,需多把刀光完同一工件。